其他
这个道观牛!“包场”王朝祭祀乐舞
有些景因时代更迭人世沧桑
如今已找不到踪迹
神乐仙都便是其一
但南京仍能探寻到
600多年前明代神乐观的老物件
只是已搬离原址
分置于两处保护收藏供参观
这次我们就要去寻找
已消失的神乐观
神乐观在哪?
600多年前离明故宫不远
来到观门口,小编发现,现在这里主要是居民小区,有不少拆迁安置房,道观踪迹已无处可寻。
小编想找住在这里的居民打听下,有没有人知道明代这里有个专为王朝祭祀服务的道观,问了几个人,都摇头说不知。的确,神乐观消失具体时间虽无考,但至少自清人入关后,朝廷重藏传佛教轻道教,甚至有意贬低限制道教地位和活动,道观道人在国家宗教、政治体系中日渐式微,最终南京神乐观湮没于历史长河,也是必然。
神乐观乐舞生专跑皇家“通告”
观中道士影响力曾直达礼部
作为一个道观,有什么特殊之处,能上榜古金陵四十八景?观中的乐舞生还“承包”了王朝祭祀时的奏乐、唱礼、舞蹈?
原来,这和平民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的“抬举”有关。朱元璋认为道士“务为清净”,因而创立了神乐观道士主导王朝祭祀礼仪的制度,并成为明朝“祖制”。其实,在神乐观建立之前,朱元璋举行王朝祭祀时已指派道士为执事,明洪武十二年朱元璋谕神乐观文中,特别指出他成立神乐观的目的,“非效前代帝王求长生之法而施之”,而是“法古之道,依时以奉上下神祇”。
当时南京共有大观两所,即朝天宫和神乐观,虽说朝天宫是当时全国道教管辖中心,南京宫观主要管理中心,但神乐观不归其管,而是直属礼部太常寺,并设有正六品提点和正八品知观,地盘也比朝天宫大得多,内有山门、大殿、画廊、祠堂、食堂、仓库、住房、提点公房等,有道院147房,亭台楼阁林立。
观中乐工、歌工、引舞、协律郎等都是道士,舞蹈分文武两组。乐舞生有严格挑选、培养、考核、淘汰、给养制度,大多少年出家,投师训练。每逢春秋两季,皇帝亲临南郊祭祀,整个过程都有一整套隆重的礼乐相伴,以示对天地神灵的虔诚。发生严重灾荒及朝廷有重大事件而举行祭祀活动时,也都是神乐观乐队出场演奏。
明永乐十八年(1420)朱棣迁都北京时,神乐观三百名乐舞生随驾北行,同年,建神乐观于天坛内之西,王朝郊祀场所转移到北京天坛,南京神乐观承担的祭祀只剩先师孔子了。 神乐观额定乐舞生人数,历朝不一。据《太常续考》,明洪武十三年前后,额设乐舞生六百名,“内选声音洪亮、礼度娴熟者,分为典仪、通赞、掌乐、教师”。在行政上,神乐观归太常寺管辖,并与礼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,不少太常寺官员的确出身于乐舞生,有的甚至成为礼部要员。
更为重要的是道教与儒教的互动,神乐观道士不是作为道教神职人员表演道教科仪,而是作为赞相礼仪的礼生,或是演奏音乐、表演礼仪舞蹈的乐舞生,参加到王朝祭祀礼仪中,表演属于儒教的祭祀礼仪,并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神乐观和皇家政治体系的关系,还有一说,民间有传言,朱棣“靖难之变”破南京城后,建文帝就是在神乐观道士帮助下,从皇宫通往神乐观的地道中出逃的。但清乾隆八年(1743)神乐观改观为所,官员知观也改为知所;清乾隆十三年(1748),又改所为署,官员提点改为署正,知所改为署丞,属乐部。
曾经的神乐观,令人向往,虽然和神乐观一样,金陵四十八景目前有一些已找不到踪迹,但依据史料,金陵画派的画家们,仍用手中画笔、水墨丹青,用心描绘出古金陵四十八景每一景的“相貌”,向世人展示金陵历史文化底蕴,秀美山水城林。
600多年前神乐观历史遗存
现分置于两处
1982年南京发现的两件600多年前的明神乐观真迹澧泉碑、石井,现在分别收藏保护在白马石刻遗址公园和朝天宫南京博物馆内,市民游客可随时去探寻参观。
白马石刻公园门票只需10元,从南门入,沿右手通道一直走到头,左拐上坡走大约2分钟,迎面就是被围栏圈起来的明神乐观澧泉碑。围栏旁是中、英、日、韩四种文字的介绍铭牌,围栏中的碑座是神武有力的龙九子赑屃,又称龟趺,高1.5米,长2.9米。
虽经日月侵蚀,赑屃周身磨损严重,但背上龟甲仍有甲纹;左侧龟爪整体缺失严重,但右侧前后龟爪都在,尤其右后龟爪掌部指节清晰、爪尖可辨;龟首虽也磨损严重,但昂首向天之姿气度非凡,龟目仍可感受到当初的炯炯有神。
赑屃驮着的碑身高4.6米,宽1.14米,上下边缘俱有缺失,但碑额祥云纹饰刻度清晰,精美异常,祥云环绕的“瑞应澧泉之碑”文字虽已难辨,字迹依稀可见。碑身上的文字就完全看不到痕迹了。
此碑是有文史资料可考的。明葛寅亮著《金陵玄观志》中,收录了明翰林学士胡广于明永乐五年(1407)正月十五日撰写的《奉敕撰瑞应澧泉碑》全文,说的正是此碑。神乐观虽是朱元璋敕建,但澧泉碑却是朱棣所立。澧泉泉水原是明洪武、建文、永乐三朝到天坛祭天时所用之净水。明永乐四年,朱棣登坛祭天,诚意感动天地。第二天,天空现祥云缭绕、鸾鹤飞舞景象,皇帝闻奏,立刻率百官驾幸朝天宫对天叩拜,愈发感动上苍,这天夜晚天降甘露于钟山,天明地出澧泉于神乐观,澧泉井即便逢久旱不雨,井水仍始终不竭。其实,朱棣一直利用北方玄武等道教符号神话自己的合法性,“靖难之变”逼退建文帝登上皇位稳固政权后,更以道教神异稳定民心,立此碑正是这个原因。
图片来源: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内容编辑: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程智昱